网站介绍:
平桥区位于河南省南部,是信阳市中心城区,1998年撤销信阳县设立平桥区。全区总面积1889平方公里,辖23个乡镇、办事处、管理区,203个行政村、68个居委会,总人口86万。平桥历史悠久,人文荟萃,是著名的“淮上文明”和“古楚文化”的发源地,城阳城址博物馆是全国首家县区级楚文化主题博物馆,成为对外展示信阳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窗口。这里诞生了“亡羊补牢”“闻鸡起舞”等流传千古的经典寓言,涌现了孪生兄弟作家白桦、叶楠等名人。平桥气候温润,风景秀丽,兼具南北气候之神韵,享有“北国江南、江南北国”美誉。平桥轻轻落在山水之间,千里淮河蜿蜒绕境125公里,国家级森林公园天目山和省级风景名胜区震雷山绵延起伏、南北呼应,震雷山脚下的两河口国家湿地公园清溪碧流、芦苇丛生、水鸟翩飞,完美衔接自然景观与复合生态系统。平桥北通中原,南扼江汉,东接鲁皖,西连宛洛,“立中原而通八方,居腹地而达九州”。312国道、宁西铁路、沪陕高速横贯东西,107国道、京珠高速、京广铁路、石武高铁纵通南北,形成多重十字交叉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。明港机场已开通14条航线,旅客吞吐量突破15万人次,正在修建和谋划的息邢高速、许信高速、明鸡高速和107国道、312国道改线必将进一步放大平桥内接外联的交通优势。近年来,平桥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打好三大攻坚战,做好产、城、村三篇文章,着力建设和谐幸福美丽新平桥,经济社会呈现总体平稳、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。2018年,全区完成生产总值336亿元、增长8.8%;辖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70.7亿元、增长9.9%;固定资产投资93.6亿元、增长13.1%;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.4亿元、增长18.6%,税收占比80.5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.2亿元、增长11.1%;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30元、增长9.2%。其中,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居全市首位,生产总值、规上工业增加值、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和财政收入质量居全市第二位。(一)大力推进三大攻坚。同步推进风险防范与化解,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、整合国有经营性资产和盘活“三块地”,出台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管理办法,政府性债务安全可控;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集资,有效防范金融风险。认真贯彻落实“六个精准”“五个一批”基本方略,通过抓增收、补短板等多种措施,完成11个贫困村退出、4671名贫困人口脱贫任务。大力攻坚污染防治,开展七大专项治理行动,成立四个专班,新建44座小微型空气自动监测站,依法取缔149家“散乱污”企业;认真落实河长制湖长制,完成沿淮29处、浉河5处排污口综合整治,过境水质均值达到三类标准,制定“一湖一策”黑臭水体治理方案和长效监管机制,通过了中央环保专项督察组验收;铁腕治理河道采砂,对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内采矿点依法禁采;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行动,完成新造林5.5万亩、森林抚育和改造4.2万亩,荣获“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暨林业生态建设工作一等奖”。(二)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。工业提质增效。坚持创新驱动,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4.6亿元、增长13%,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、新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,累计17家和34家企业进入国家和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序列,3家企业列入市“英才计划”。推进“三大改造”,成功申报一批省智能车间、先进制造业技改类项目、两化融合对标企业。实施工业项目33个,完成工业投资27.5亿元、增长19.5%,新入库“四上”工业企业20家。明港、平桥产业集聚区完善提升道路、绿化、亮化、热力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,打造“生态化园区、花园式厂区”。平桥产业集聚区在全市率先跻身二星级产业集聚区行列。农业产业化水平稳步提升。新建高标准粮田5.5万亩,粮食总产稳定在10亿斤左右。新建小型水库24座,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6.5万亩。优化种植结构,优质粮油、果蔬等优质农产品种植面积扩展至78.5万亩,建立“信菜南运”优质蔬菜生产基地5万亩、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示范基地10万亩。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、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家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00家。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,完成了56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、19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。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。加快推进新时代物流、宝德隆汽车物流园、荣申科技孵化园等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项目建设。规划4条精品乡村旅游线路,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亿元、增长13%。(三)强力实施城建提质工程。突出规划引领,加快开展城乡规划编制。对平中大街、平西大街、龙江大道等主次干道进行大中修和绿化升级,提质改造了阳光花园胡同、育才胡同等54条背街小巷,成为城市新景观;强力推进团结路棚户区改造,改造9座城区公厕,建成市渣土消纳场,升级大别山农贸市场,进一步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。全面加强城市管理,挂牌成立城市管理局和综合执法局,铁腕整治“三违”乱象,强力开展市容市貌、交通秩序等专项整治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、信阳文明20条,加强诚信建设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志愿者服务,全区公民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明显提升。(四)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程。大力实施生态廊道建设,对境内2条高速、4条国省干线公路、18条县乡公路和环库路进行路肩培护和道路绿化,绿化总里程576公里。新修农村公路217.3公里,新建19个安全饮水工程。在全市率先实施政府购买服务治理农村垃圾,村村寨寨基本实现“三无一规范一眼净”。分类治理农村生活污水,新建乡镇污水处理厂6个、村小型污水处理工程18个。推进农村“厕所革命”,新建公厕53座,改厕1.1万户。完成10个美丽乡村示范县项目,新建和改造提升一大批村卫生室、村级活动场所、综合文化服务中心。(五)切实保障改善民生。加强职业技能培训,城镇新增就业1.42万人。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“一门受理、一站式”结算。提高农村低保和特困人员供养补助水平,发放城乡低保、特困人员供养和残疾人“两项补贴”资金共计9000万元。不断加大教育投入,扎实推进4所城区-555000a555000公海新建、7所农村寄宿制-555000a555000公海改扩建项目,完成6所移民小学建设任务,交付使用239套教师周转房。高考一本进线率进一步提高,军队、民航招飞录取人数继续位居全省首位。持续深化职业教育,信阳航空职业-555000a555000公海挂牌招生,荣获“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”称号。广泛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,区文化馆、公共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。推进药品全流程改革,落实药品采购“两票制”,建成17家乡镇和社区中医馆,免费开展适龄妇女“两癌”筛查和产前筛查、新生儿疾病筛查,惠及1.8万人次。